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:
  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,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。 1.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,未经本网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 2.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3.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青在线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 4.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文责作者自负。 5.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。

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
中青在线

终结“医闹” 独立机构比刑罚更有效

邓海建 《 中国青年报 》( 2012年05月03日   02 版)

    两则新闻,比较阅读颇有深意:一是《新京报》消息说,4月30日,卫生部和公安部发通告明确警方将依法对医闹、号贩等7种行为将予以处罚,严禁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、摆设灵堂、摆放花圈等行为,严重的将追究刑责;另一是《华商报》消息说,陕西榆林横山县百信医院患者胃穿孔死亡,院长带领全院40余名医护人员悼念死者,致词检讨忏悔,集体下跪磕头。于制度、于现实而言,妙手仁心的医疗工作者陷入此般境地,实在令人忧心。

    “医闹”之恶,在于放大了丛林法则:“大闹大解决,小闹小解决”,不仅将医疗工作者权益置于私力救济的屠刀下,更将普通患者的合法权益,推向江湖博弈的舞台。保障权益不再是制度规范内的常态,而成为“讨价还价”的技艺。这些年,不少医生的处境确实堪忧,以致诸多行医世家谆谆告诫下一代“讨饭莫行医”。3月23日,哈尔滨一患者砍死一名实习医生并致3人重伤;4月13日,北京连续发生两起刺伤医生案……再往前或者往后,都不愁找不到类似案例。联想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古训,于这种失衡的医患关系而言,真叫人情何以堪。

    “医闹”的症结,仍在权责层面。有人说,近30年的医疗体制改革,误入了“伪市场化”的歧途,“以药养医”催生出了高药价,民营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受限,于是,本非敌对双方的医生与患者,都成了牺牲者。这话虽有失偏颇,却也一针见血。

    “医闹”的追问有二:患者为什么要闹?闹何以绵延成风习?

    就第一个问题来说,与“读书无用论”的争执是类似的。倾家荡产去上学,或者砸锅卖铁去看病,结果不能安身立命或妙手回春,所谓期望越大、失望越大,梦想的碎裂,说到底是个性价比的问题。数字比语言更有力:据卫生部统计显示,群众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,2008年为5098.7亿元,2009年为6570.8亿元。在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,大约只占医院总支出10%左右的境况下,看病高消费的格局不会有所改观——那么,患者基于“高消费”上的“奢侈”期待,注定会蔓生诸多枝节。

    就第二个问题来说。“医闹”成风,不在于医院之弱,也不在于患者之恶,而恰恰是缺位了客观中立的独立调停机构。医院在矛盾的终端区,既要接受患者的高价诟病,又要承担职能部门的“维稳”要务,而在具体处理程序中,医院主管部门往往又是负责医疗事故的赔偿与鉴定,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,公信力大打折扣。名不正则言不顺,闹就成为“顺理成章”的事情。遗憾的是,体制机制不转身,始终就事论事、甚至遇事怕事,只灭火、不预防,于是诸多惨烈事件便成为煽动蛊惑的恶示范。

    徒法不足以自行。“医闹”的症结,终究不是刑罚所能纾解的。有网友评论说不让到医院闹,那就等医生下班后到家里去闹,或者到大街上去闹,这话无疑更让人心惊。卫生部等下发的“通知”其情可谅,但似乎也多有悖论:既入刑罚,就已是犯罪,公安机关当然会严厉打击,何须重申?而对于尚未入刑的“闹法”,刑罚又奈其若何?眼下看来,有一点是肯定的:没有独立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,“医闹”则不可避免。

分享到:
终结“医闹” 独立机构比刑罚更有效
中国不应成为跨国公司的“避税天堂”
“过度维权”是刺向医患关系的一把尖刀
你和你的城市,最近比较烦吗
有尊严的基层自有青春闪光
哎,那些盛行的“逃票攻略”
微言快语
整顿